大洼區集聚科技人才按下創新發展加速鍵
大洼區堅持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著眼科技人才強區建設,強化政策保障,注重外引內育,突出共建共創,以強大“人才引擎”激活高質量發展內生動力。
營造“重才惜才”良好氛圍。大洼區突出人才是第一資源,建立健全人才引育激勵機制。梳理全區重點產業鏈科技人才需求,制定人才引進培養使用方案,面向“雙一流”建設高校引進急需緊缺人才,進一步補齊人才短板,首批已引進碩士研究生3名、本科生1名,為后續批量引進人才積累經驗。出臺租購房補貼、配偶安置、子女就學等相關配套優惠政策,解決人才后顧之憂。加大對科技人才的扶植力度,深入推進區領導聯系專家工作,將服務對象類型向科技領域傾斜,營造拴心留人的良好環境。積極推進優秀科技人才的評選表彰工作,擇優評選各條戰線、各行業30名優秀科技人才,并向省科協推薦3名省級優秀科技人才,其中1人被評為2022年遼寧省優秀科技工作者,充分發揮了領軍人才的示范引領作用。
打造“引才育才”優質環境。大洼區從引進高端資源和發掘本土潛力兩方面入手,打造“產學研用”鏈條,激活創新“原動力”。圍繞全區經濟和產業發展,擇優選取15家具有較高科研水平的企業,掛牌成立專家工作站,結合全區產業科技創新發展薄弱環節,邀請科技領軍人才、行業內知名專家開展技術攻關、技術指導,為下游科技企業把脈問診,在推動本地企業人才水平提升的同時,以才引才吸納更多專家學者來大洼實踐調研。注重鄉土人才培養,針對本地農業特色產業,組織域內5家高素質農民培育基地開展科技培訓,選派農業科技人才、聘請專家教授,以“農村實用技術”“勞動力技能”“電子商務進農村”等為主題開設培訓班,先后培訓農戶600余人次,有效推進了農業新品種新技術的推廣使用,為鄉土人才提質賦能,助力“田秀才”破“土”而出。
搭建“聚才用才”共創平臺。大洼區圍繞對蝦、海參、稻蟹等域內特色農業產業,積極爭取與優質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對接合作,充分利用大洼區美麗鄉村建設成果,打造“科技小院”項目,全力搭建聚才用才平臺。邀請研究生培養單位將農業專業學位研究生長期派駐到農業生產一線,在完成理論知識學習的基礎上,重點研究解決農業農村生產實踐中的實際問題。同時,創新形式,引進一批科技型、創新型人才團隊入駐,開展科技攻關、技術培訓和示范推廣,以候鳥式服務實現專家與農民、科研與生產、育人與用人“零距離”。目前,由渤海大學、大連海洋大學、沈陽農業大學3家高校建設,1位中國工程院院士、4位教授領銜團隊的5家科技小院已通過國家級評審,成為科技引領鄉村振興的“新引擎”。